僅憑香氣濃淡就能判斷茶葉好壞嗎?
判斷一款茶的品質(zhì),我們常以香氣、滋味、外形等作為標準。消費者也常認為茶葉不香,就是茶的品質(zhì)不好,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判斷辨別。
而茶葉香氣好不好不僅僅是以濃淡來判斷,有的香氣清幽持久,十泡有余香,并不是撲鼻的強烈氣息,而是需要細聞品味,反而更顯高級。
如老樅水仙的青苔香、木質(zhì)香,就屬于優(yōu)雅的香型,而肉桂的桂皮香則多為霸道濃郁。你不能說老樅香氣不夠濃郁茶就不好,事實上老樅反而是巖茶中特別罕有的存在。一些山場好的老樅沒個上千元都很難買得到。
茶葉的香氣也同香水一般,有人喜歡濃艷馥郁,有人喜歡優(yōu)雅清淡。因而并不能單純的以茶葉香味濃不濃去判斷品質(zhì)。
事實上,茶葉的香氣分為很多種,如鐵觀音的蘭花香、西湖龍井的豆香、板栗香、普洱茶的棗香薄荷香等等。而這些香氣都是通過制作工藝,使茶葉芳香物質(zhì)轉(zhuǎn)化形成的。
茶葉本身自帶香氣,根本無需添加香精。而根據(jù)濃度判斷茶葉品質(zhì),促使香精添加泛濫,反而影響了茶葉的口感品質(zhì)。
香精是什么東西?為什么原本不需要
一般人往茶葉中添加香精,無非出于提香,增加賣相的目的。而且一般出現(xiàn)在換季或過季的茶葉,當季的新茶較為少見。
香精有食用香精、工業(yè)香精、日化香精的區(qū)分。
在現(xiàn)代工業(yè)化時代,添加食用香精是食品工業(yè)必不可少的添加劑。因此,大家也別談香精而色變。
就在我們身邊,香精早已是個隱形,但又是如此普遍的存在。我們每天吃、喝的各種食物中,或多或少都含有各類香精。譬如:各種飲料、餅干、糕點、糖果、蜜餞,甚至是酒等等。
這些食品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衛(wèi)生標準的前提下,添加了香精后,食品變得更加有吸引力。如今的香精生產(chǎn)其實也是一個不小的產(chǎn)業(yè),在許多領(lǐng)域應(yīng)用廣泛。
而香精茶是在茶葉中添加使用香精、色素,以提升茶葉的香氣、改進茶葉的湯色。香精茶一般價格都較低,茶本身是一些殘茶或壞茶等。添加之后,讓大家覺得不僅便宜而且“好聞”。
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伯爵紅茶。
這是一種以中國紅茶或印度紅茶、意大利佛手柑萃取的精油為原料調(diào)配的組合茶。在英國,這種茶以清新的風格廣受歡迎。其實這就是一款“香精茶”。
香精茶對人體有什么危害?
每一種天然的茶葉,其內(nèi)含的物質(zhì)成分多達幾百種,甚至上千種,且比例相對固定,一旦人為添加其他物質(zhì),將會大大破壞和改變茶葉原有的成分比例,違背了茶葉本身作為傳統(tǒng)的原味的健康飲品本質(zhì)。
長期飲用會對肝臟造成損傷。因此,大家在購買茶葉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,不要貪小便宜,買對茶,喝對茶才會對身心有益。
香精茶有什么特點?
從外觀看上去,香精茶和自然的茶葉差不多,可實際上有很大的不同。一般來說,香精茶有三個特點:
1、香氣濃烈
添加了香精的茶,干茶香氣聞著會不自然,氣味濃烈、尖銳或刺鼻,而且嗅后會長久停留在鼻腔。聞的時間長了或深嗅時還會覺得不舒適,就像聞劣質(zhì)香水時的感覺暈悶,甚至有些干茶香氣會帶有化學溶劑的味道(因為香精需要靠化學溶劑來提?。?/p>
2、茶湯渾濁
香精茶沖泡之后,茶湯渾濁,香氣很高。因為香精是溶脂性的,不溶于水,所以在茶葉沖泡后,茶湯上面會浮著一層油。
3、茶香持久度差
沖泡后,每泡茶香下降都很快、香氣單一、乏味和很單薄,甚至到了第三泡就沒有香氣。
在挑選茶葉的時候,如何識辨茶葉里面有沒有添加香精呢?
1、紙巾吸附法
將紙巾放入干茶中密封起來,放置半個小時,由于紙巾對香精吸附能力較強,如果紙巾上帶有化學香精的香味,則可以認定為香精,而密封的時間越長香精味越濃。而沒有添加香精的茶葉試紙與茶味一致。
如果想縮短辨別的時間,也可以采取蒸汽吸附法。把茶葉放入瓶口玻璃杯中沖泡,將紙巾罩住杯口,約一分鐘后將紙巾取下冷卻,再聞是否附有香氣。香精茶一般含有固香劑,其受熱時刺鼻或飄逸的香精會隨蒸氣上騰附著在紙巾上,不容易散去。
2、隔夜觀察茶漬
茶葉喝完后,將剩余的茶葉靜置,隔夜之后,第二天早上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茶杯里會有一層厚厚的茶漬(因為茶漬的構(gòu)成主要是茶葉的微量元素與在空中氧化)。如果茶漬的顏色呈淺黃、深黃、橘黃等黃橙色系的均可表示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劑,反之如果茶漬呈現(xiàn)出淺綠、深綠、墨綠等其他顏色則表示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劑。
3、用手搓茶葉
如果在店里挑選茶葉,可以用手將茶葉進行揉搓甚至捏碎,如果手掌中會依附上一些顏色殘留,那么很有可能加入了一些添加劑或者染色劑,所以遇到這樣的茶大家最好不要買。
4、低溫沖泡茶葉
大多數(shù)的茶都是需要95度以上的沸水沖泡,香氣和味道才會出來。而對一些添加香精的茶,在80度左右的甚至在冷水里就會沖泡出顏色和香味。
注:內(nèi)容來源中國茶文化知識,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